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诗音乐化的探索与实践”诗学讲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0-12-11 23:16:02     作者:    浏览次数: 次

12月10日下午,当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音乐家,重庆市公安文联副主席李尚朝先生应邀做客中国新诗研究所作“新诗音乐化的探索与实践”专题讲座。本次诗学讲坛由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新诗研究所主办,在新诗所副教授童龙超老师的主持与新诗所全体研究生同学的热情参与下,讲座获得圆满成功。
      李尚朝先生首先介绍自己与新诗研究所的深厚渊源,蒋登科教授曾主编《李尚朝诗歌品鉴》,向天渊教授与新诗所研究生在《名作欣赏》“李尚朝研究”专栏发表系列论文,研究生王姗姗撰写著作《布道与救赎——李尚朝诗歌论稿》等;尤其是八十年代吕进教授对新诗的定义,即“诗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语言艺术,它通常是诗人感情的直写”,在李尚朝先生看来对其诗歌和人生道路产生重要影响。讲座开始之前,李尚朝先生郑重将其围绕吕进教授“关于新诗的定义”创作的书法作品,赠予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随后进入“新诗音乐化”问题的学术讲座,李尚朝先生谈及自身探索新诗音乐性的缘起,直接的原因是其对新诗创作现状的不满,例如诗人小圈子化,诗歌散文化、口水化等倾向。出于诗人的使命感,李尚朝先生开始诗歌创作和诗歌音乐化的探索;其创作经历从被诗歌和词曲创作“哺育”,带来可观的实际收益,继而到“反哺”诗歌,为诗歌事业添砖加瓦的一个发展和转变。李尚朝老师特别提到吕进教授倡导的新诗的“二次革命”,在诗歌创作实践中将诗体试验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并创造性地提出“中华现代词”概念,创制格律范式开启新诗音乐化探索和诗体重建的实践。
      李尚朝先生回顾其现代诗歌的探索,首先从诗的格律入手进行中华现代词的写作实验,例如“桃花词牌”“大地散曲”等系列诗歌。李老师结合吕进教授的现代诗学理论,联想宋词格律最初的产生方式(因为音乐),抓住诗歌要能“歌唱”这个特殊要求,经历摸索和实践最终发现:如果按照古诗词格律化的方式去寻找新诗格律化的这条路是走不通的。通过对诗歌音乐性与音乐化的思考,李尚朝先生主张打破和拆除诗歌与歌词的藩篱,让诗歌直截走向与音乐的完全结合,同时将这种诗歌看作是对诗经、乐府词、宋词最直接的继承。受此诗学理路的影响,李尚朝先生开始写歌词、填词、作词作曲,与音乐人合作来完成诸多完整的歌曲,如《水晶》《我若一直在你心上》《巫山云雨》《在深秋共南山》等;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既是诗歌,同时又是歌曲,并且在网络平台获得非常强烈的反响。谈及市场、传播、科技、合作等因素的导向和参与,李尚朝先生对新诗音乐化的现状与前景充满信心与期待。此次诗学讲坛,李尚朝先生结合《天空之镜》《从今以后》等歌词改编的实践,对填词过程中依韵歌唱和依韵填词的本质性差异,以及诗歌的音乐性与音乐化、诗歌与歌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等问题展开深度辨析,富于卓见。
      讲座最后,童龙超副教授对新诗音乐化的问题讨论给予回应,并对李尚朝先生歌词创作的丰富实践和莅临讲学表示感谢。李尚朝先生的锐意探索和歌词创作给研究生同学们带来深刻感受,此次诗学讲坛在诗性的氛围和歌曲的律动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