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比较诗学是阐释与认识中国诗学之意义与价值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着重从中西文化、文学及诗学比较的角度对中国现代诗学及中国古代诗学展开多方位的理论探究,力图通过对比分析来找寻中外文学尤其是中外诗歌的共同规律与特点,进而揭示中外文化的相通与不同,为构建和而不同的新型世界关系提供参考。西南大学具有悠久的比较文学与比较诗学传统,前辈学者吴宓、方敬、邹绛、江家骏、孙法理、陈本益等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比较文学硕士点及博士点的设立为本研究所的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学科平台。此外,朱光潜的《诗论》第一版在重庆印行,宗白华的代表性论文《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写于嘉陵江边,抗战期间担任国立编译馆翻译委员会主任委的梁实秋在北碚居住,这些都是本研究所从事比较文学及比较诗学研究的宝贵资源。自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本研究所的专职研究人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社科项目十余项,出版专著、译著二十余部部,编译中外诗选7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比较文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外文化与文论》、《东方丛刊》等刊物发表比较诗歌及比较诗学论文100余篇,多人次获得四川省、重庆市政府社科奖。本研究所目前的主要学术带头人向天渊教授,曾在四川大学师从曹顺庆先生攻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比较诗学,已出版多部学术专著,主持多个国家社科、教育部、重庆市社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本研究所的专职研究人员有李应志教授、张传敏副教授、张兴成副教授、蓝露怡副教授等,他们都各有专长,在中外美学、文艺学、诗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较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本研究所还聘有兼职研究人员岩佐昌暲教授(日本九州大学东方文学研究所)、王光明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代迅教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刘立辉教授(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罗益民教授(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段从学教授(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刘静教授(重庆师范大学)等。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叶维廉、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许世旭等曾担任本研究所的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