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吕进诗学讲坛”第1期《中国的第一家新诗研究所》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1-03-26 23:43:30     作者:    浏览次数: 次

       


     3月25日下午,当代著名诗歌评论家、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创所所长、西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吕进教授应邀开启“吕进诗学讲坛”,讲题为“中国第一家新诗研究所”。“吕进诗学讲坛”由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新诗研究所主办,新诗所所长向天渊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熊辉教授,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罗益民教授,中国新诗研究所邱雪松教授、张立新副教授、魏巍副教授,西南大学社科处范德臣老师,新诗所全体硕博研究生、兄弟院系学生参与此次讲座。
     吕进教授首先回忆去年9月25日,由北碚区委宣传部、文旅委等主办,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等承办的“百馆之声文化沙龙”《中国新诗研究所:历史与未来》,新诗所的三任所长吕进教授、蒋登科教授、熊辉教授分别发表对中国新诗研究所的感受与期待,此次活动腾讯在线直播的访问量高达70万次。新诗研究所的创立和发展对吕进教授意义非凡,正如向天渊教授介绍说,“中国新诗研究所是吕进教授后半生最重要的作品”。
     吕进教授的讲座主要由两部分内容构成:高校的讲座文化,中国新诗研究所的由来。吕进教授指出讲座文化有三方面的天然优势,一是优化知识结构,二是丰富学术研究方法,三是活跃学术思维。吕进教授重点提到,文学需要文史哲相通,特别回忆起自己曾经在韩国参加“韩中日诗歌节”的趣事,他模仿钱钟书的《诗可以怨》写作《诗可以群》,以此来说明方法论的启示。吕进教授以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新诗所举办学术讲座的趣闻轶事,如邀请美国诗人彭邦桢、中国台湾诗人洛夫、韩国学者徐世旭等访问中国新诗研究所举办学术交流的具体情形。
     吕进教授特别指出,2021年6月18日中国新诗研究所将迎来建所35周年纪念,中国新诗研究所成立之初就是学校直接管理、系所级别的实体研究机构,同时也是新文学以来中国的第一家研究新诗的实体机构,专门培养现代新诗研究的学术人才。
     谈到新诗所的创立,吕进教授提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新诗研究所在重庆西南师范大学成立并非偶然的事件。八十年代是思想解放的时代,是思想冲破牢笼的时代,也是诗歌狂热的时代,以朦胧诗人、新来者、归来者、非群落诗人为代表的诗人群体,促使新诗得到蓬勃发展。中国新诗研究所出现在重庆,是因为重庆历来是一个充满诗歌的城市,唐代杜甫在重庆写下400多首诗歌,占其诗歌总量的三分之一;现代以来的重庆又涌现一批杰出的诗人,如吴芳吉、邓均吾、何其芳、方敬、梁上泉、傅天琳、李钢、李元胜等,是重庆新诗发展史无法绕过的“八大新诗人”。中国新诗研究所出现在西南师范大学是因为校园里写诗与研究诗的人较多,诗歌的学术氛围浓厚。新诗所成立后形成“三大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局面,他们是当时西南师范大学的副校长方敬、诗歌翻译家邹绛、诗歌评论家吕进。吕进教授回忆1982年《新诗的创作与鉴赏》出版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深受读者喜爱,中国新诗研究所的影响逐渐扩大。
     讲座接近尾声,吕进教授谈到新诗所成立至今的四大贡献,首先是建成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重点学科、重庆市第一批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与文学院、文献所共同申请建立硕士、博士学位点、博士后流动站;其次是人才的培养,创立之初就聘请诗人臧克家与卞之琳担任顾问, 35年间培养近600名硕士与博士;第三大贡献是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举办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较为广泛;最后则是出版颇具影响力的刊物,如《中外诗歌研究》《诗学》《当代诗人》《中国诗界》《中国诗歌年鉴》等。
     讲座结束时,向天渊教授概括了中国新诗研究所至少五代学者薪火相传的学术传统,赞扬吕进教授此次讲座属于口述历史的典型案例,并寄语新诗所全体师生“守住梦想,向诗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