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祖政副教授
发布时间2024-02-23 21:44:17     作者:    浏览次数: 次

       


      

     余祖政:常用名余旸。1977年7月生,河南信阳人。1995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自控专业;1999年—2001在一家研究所工作;2003年——2010年,就读北京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2010年至今,于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执教。主要研究领域为新诗史,尤其是当代诗歌,并对社会思想史研究抱有浓厚兴趣,试图在当代社会思想史与诗歌研究与批评领域建立连带关系,从而为新诗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纵深视域。有长篇论述发表在相关的同人刊物如《新诗评论》(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主编)与《中国诗歌评论》(臧棣 萧开愚 张曙光主编)上。此外,作为一名诗歌写作者,诗集《还乡》即出,诗歌入选《中国新诗百年大典》(洪子诚 程光炜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中国新诗年鉴》(杨克主编,花城出版社);《北大年选2005诗歌卷》(洪子诚、臧棣编选、北京大学出版社)。另有部分诗作发表于《天涯》、《诗林》、《重庆文学》、《北方文学》、《滇池》等,并为民刊《未名湖》、《偏移》、《锋刃》的投稿人之一,曾获2007年第四届“刘丽安诗歌奖”与2012年《中国诗歌评论》奖。诗集《还乡》,收入臧棣主编“千高原诗丛”。

主要论文:

《张枣诗歌中元诗意识的历史变迁》,载《新诗评论》2005年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精魂全在一口深吸的气里”——论姜涛诗歌的形体学诉求》,《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5期。
《萧开愚:压力下的自由》,《星星》(理论半月刊)2009年第5期。
《2006年〈花城〉综述》,《西湖》2007年第01期。
《中国当代文学》(2006年度北京地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综述),收入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北京社会科学年鉴》(2007),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疼痛”的象征与越界》(《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第1期)。
《“朦胧诗”论争——“中国式”现代主义诗歌的艰难叙述”》(《扬子江评论》2009年第6期)。
《建构“传统”∶“日常之神的磁场”的缺席—论张枣早期诗歌》《星星》(诗歌理论半月刊)2010年第5期。
《重释“伟大传统”的可能与危险》,《新诗评论》2011年第1期。
《诗歌与伦理的诠释性关系》 ,《新诗评论》2012年第1辑
《“技艺”的当代政治性维度——有关诗人多多批评的批评》,《中国诗歌评论》复出号2012年1月。
《什么样的求偶催促我们写诗?——简评王璞〈距离的阻滞〉》 ,《中国诗歌评论》2012.春夏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年1月。
《诗歌界的“南北之分”?——钟鸣诗评专论》,《中国诗歌评论——东海的现代性波动》,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年8月,收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4年第11期》。
《挥手之前——姜涛诗评述评》,《评诗》2014年第二卷,潘洗尘 桑克主编,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11月。
《从“历史的个人化到新诗的“可能性”》,《新诗评论》2015年第1辑。

主要学术活动:

“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2007年5月,北京)。
“德中同行—走进广东”活动系列之:诗与思(2008年11月)。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委员会委员 (2008年至今)。
搜狐文化歌德沙龙系列对谈:当代诗歌需要一场思想运动(2009年4月,北京)。
2000-2009:中国21世纪诗歌十年东海温泉峰会(2009年10月,江苏连云港)。
“《新诗评论》创刊五周年座谈会”(2010年3月,北京)。
上海美术学院胡项城教授策划的《非洲诗选》系列活动,受邀嘉宾有国际著名诗人也是南非的桂冠诗人考斯菲尔和《非洲诗选》主编之一,南非著名表演诗人菲利帕(10月18号——25号,2010年)。
北京大学与天津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平津文坛”学术研讨会(11月26——12月2号,2010年)。
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主办的“重建诗歌的出发点”研讨会,提交论文《诗歌与伦理的诠释性关系》(5月21—22号,2011年)。
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与首都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新诗与浪漫主义”会议,提交论文《臧棣:“不纯诗学”到新诗的“可能性”》(10月21号—23号,2011年)。
北京大学中坤诗歌基金五周年论坛(10月24号,2011年)。
《中国诗歌评论》复出号发布暨讨论会(2月25号—29号,2012年)。
清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跨语际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由刘禾、李陀主持的“北岛、西川诗歌新作研讨会”(7月3号,2012年)。  
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与首都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诗歌批评与细读”会议,提交论文《“技艺”的当代政治性维度——有关诗人多多批评的批评》(10月20号—21号,2012年)。
《中国诗歌评论》发布会(3月2号,2013年)。
清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跨语际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由刘禾、李陀主持的“当代诗歌的历史性和历史想象力研讨会”(8月18号 ——20号,2013年)。
江汉大学学报组织的首届“两岸现当代诗学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诗歌界的“南北之分”?——钟鸣诗评专论》(9月13号—16号,2013年)。
云南大人文学院中文系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办,《花城》杂志、《作家》杂志、《诗歌月刊》杂志、《读诗》杂志协办的李森诗集《屋宇》研讨会,提交论文《从图像到声音》(12月20号—23号,2013年)。
北京大学诗歌研究所主办的臧棣诗歌研讨会,提交论文:《臧棣:从“不纯诗学”到新诗的“可能性”》(5月31号,2014年)。
西南成都蓝顶艺术节组委会和西南交通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的主题为“细读:新诗批评的理想与可能”的“新诗研究论坛”,提交论文《当代诗歌细读与阅读视野》(10月11号—12号,2014年)。
首届杜甫国际诗歌节(4月3——6号,2015年)。
参展201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之“更•新场”古镇实践案例展(9月27号,2015年)。

联系方式: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400715)
E-mail:yuyangfisher@126.com